当NBA球员踏上世界杯:一米九身高的赛场博弈
在刚刚结束的男篮世界杯小组赛中,美国队后卫泰瑞斯·哈利伯顿(1米93)的一次关键抢断引发热议——这个在NBA被视为"小个子"的身高,在国际赛场竟成了防守端的致命武器。
"国际篮联的规则让1米9-2米的球员价值倍增,"前中国男篮主帅杜锋在解说时指出,"没有防守三秒,这些兼具速度和投射的后卫就像装了涡轮增压。"
■ 三分线缩短的蝴蝶效应
国际篮联6.75米的三分线(NBA为7.24米)让NBA的"边缘射手"突然变成大杀器。澳大利亚队的帕蒂·米尔斯(1米83)就曾用单场9记三分击溃美国队,而1米91的斯洛文尼亚后卫东契奇更是在去年欧锦赛场均砍下26分。
球员 | 身高 | 世界杯场均得分 |
---|---|---|
施罗德(德国) | 1米85 | 19.1分 |
博格达诺维奇(塞尔维亚) | 1米98 | 17.8分 |
■ 防守端的"黄金分割点"
法国队体能教练Lucie Dupont透露:"我们特别青睐1米92-1米98的球员,这个身高区间既能换防内线,又不会在挡拆中失位。"去年世界杯决赛,1米94的埃文·富尼耶就成功限制了2米11的约基奇的高位策应。
不过劣势同样明显:在篮板争夺中,NBA球员习惯的垂直起跳规则在国际赛场不适用。1米93的美国队科尔·安东尼就曾在对阵立陶宛时,被2米03的瓦兰丘纳斯连续点抢前场篮板。
"现在国际比赛更像是放大版的NCAA,"ESPN分析师马克·杰克逊评论道,"那些在NBA打不上主流的1米9多后卫,在这里可能成为改变战局的X因素。"
随着篮球位置模糊化趋势加剧,明年巴黎奥运会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错位奇兵"。毕竟在2019年世界杯,1米98的肯巴·沃克就曾用场均14.6分证明:身高从来不是国际赛场的绝对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