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理机构于9月20日公布了一项具有突破性的政策方案。根据最新报道,该机构在周四举行的中超俱乐部工作会议上,除了讨论新赛季准入标准修订草案外,还提出了一项创新性的外援政策调整建议。
这项提议的核心内容是:中超俱乐部若能将球员输送至欧洲五大联赛,每成功输送一名球员,即可获得额外一个外援注册名额。按照2025赛季现行规定,中超俱乐部在两个转会窗口累计注册外援不得超过6人,其中首个转会窗最多注册5人。新提案意味着在现有配额基础上可能进一步增加外援名额。
这一政策引发了业内广泛讨论。首要疑问在于球员输送的具体标准。若要求必须进入五大联赛一线队,以目前中超球员的整体水平,恐怕仅有极个别俱乐部具备这种输送能力。即便是曾经的中超最佳射手武磊,其欧洲留洋经历也充满挑战,更遑论当前联赛中的其他球员。年轻新秀如王钰栋等人,短期内也难以在五大联赛站稳脚跟。
展开全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联赛竞争的公平性。若允许输送梯队球员即可获得外援名额,可能导致联赛格局失衡。传统强队凭借资源优势更容易完成球员输送,进而获得更多外援名额,形成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这对于中小俱乐部而言,无疑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
从政策初衷来看,鼓励球员留洋确实有助于提升中国足球水平。但将目标限定在五大联赛是否过于严苛?欧洲其他次级联赛,乃至日韩等亚洲顶级联赛,同样可以作为球员锻炼成长的平台。适当放宽输送范围,或许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国球员的海外发展。
这项政策的最终效果尚待观察。它既可能成为推动中国足球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也可能因标准过高或执行偏差而收效甚微。中国足球管理机构和各俱乐部需要在促进球员发展与维护联赛公平之间找到平衡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